治未病:医学模式从对抗医学转向整体医学
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 2024-02-07 00:25   68 次浏览   大小:  16px  14px  12px
“治未病”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第三期——“体质—肾/膀胱—易发疾病防治”在广州、上海两地举办;同时“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(KY3H模式)”的展示、演示和体验活动在上海、广东、浙江、江苏等地的6家医院同步展开。

“治未病”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第三期——“体质—肾/膀胱—易发疾病防治”在广州、上海两地举办;同时“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(KY3H模式)”的展示、演示和体验活动在上海、广东、浙江、江苏等地的6家医院同步展开。

   本期讲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、广东省卫生厅、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、上海市卫生局、浙江省卫生厅、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;广东省中医院、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、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、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炎黄东方(北京)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承办。


   “治未病”健康工程深入推进


   卫生部副部长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了此次论坛并作重要讲话。王国强指出,“治未病”源自中医学经典理论,这一体系把握了“未病先防”、“已病防变”和“治后康复”三个主要层次,核心就是一个“防”字。

   据了解,2008年1月25日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办了首届“治未病”高峰论坛,同时启动了“治未病”健康工程,深入开展“治未病”工作,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。8月2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“治未病”健康工程实施方案(2008-2010年)。在继续举办“治未病”高峰论坛的同时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连续举办“治未病”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。讲坛主要介绍“治未病”理念精粹,推广相关的科技成果,推动以“病”为中心向以“人”为中心的健康保障服务的根本转变。

   于是在2008年10月,第一期“体质—肝/胆—易发疾病防治”专题讲坛在上海黄浦江畔开启破冰之旅;11月,第二期“体质—肺/大肠—易发疾病防治”专题讲坛在杭州钱塘江畔顺势前行。据介绍,本期讲坛是2008年“治未病”工作的收官之作,和前两期讲坛相比,本期讲坛显现出3个突出的特点。

   一:是广州、上海两地同步举办,要求参与主、承、协办和支持的单位数目飙升,充分显示出“治未病”理念的广泛认同。二:是涉及的病种广泛。本期讲坛根据中医“肾脏”在“生、长、病、老、已”中的重要作用,围绕腰椎间盘突出症、慢性前列腺炎、慢性肾脏病、更年期综合症、咳喘、颈椎病、男子性功能障碍、女性不孕症、骨质疏松、膝骨关节病等10个疾病进行健康状态风险管理的讲座及相关展演活动。三:是开展了较大范围的体验活动。讲坛举办的同时,6家医疗机构同步开展“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体验活动”,使讲坛的影响面进一步扩大,“治未病”工程也以新颖的形式,进一步深入人心。


   医学模式从对抗医学转向整体医学


   来自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地的一批专家学者齐聚讲坛,就“治未病”与医学目的调整和医学模式的转变,体质、脏腑、易发疾病与人的健康状态,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的服务理念、准则、路线、模式,肾/膀胱易发疾病的演变规律,及易发疾病防治的KY3H模式,医院建设KY3H治未病中心的意义和服务提供等方面,作专题宣讲、专题讲座和专题发言。中科院院士、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指出,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类开始进一步征服心脑血管、癌症等重大非传染性疾病,虽然进展显著但始终没有重大突破。

   以死亡率居前三位的心脏病、癌症、脑血管病为例,包括遗传在内的人的生物学因素分别为25%、29%和21%,而生活方式和行为则占54%、25%和50%,环境因素则分别占9%、24%和22%。WHO的全球调查更表明,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来说,生活方式和行为起主导作用,占60%;环境因素次之,占17%,遗传因素占15%,医疗服务条件占8%。

   同时,医疗费用的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性医疗危机,迫使人们对医学的核心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。陈凯先认为,要解决这场全球性的医疗危机,必须对医学的目的作根本性的调整,把医学发展的战略,优先从“以治愈疾病为目的高技术追求”,转向“预防疾病和损伤,维持和促进健康”。“疾病防治的总体思想必然从对抗转向协同,即从对抗医学转向整体医学。”

   陈凯先等参加本期论坛的专家一致认为,而这个转变过程中,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理念‘上工治未病’和21世纪医学目的调整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。 “治未病”这一中医的最高理论,集中体现了医学目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变的核心价值。

上一篇:中医药立法再提速
下一篇:没有了